9月28日,由河南省教育厅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郑州健康学院协办的第五届中原高等教育论坛暨中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举办。

会议现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大卫,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欧晓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政协常委、教卫体委员会主任葛道凯,河南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级顾问朱清孟,河南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级顾问郑邦山,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刁玉华,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徐恒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俞海洛,郑州健康学院党委副书记、执行校长张曼平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论坛以“中部崛起与大学责任”为主题,专家学者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与协同创新”“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调整优化中部高校结构布局与学科专业设置”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刁玉华主持开幕式
刁玉华会长在主持辞中指出,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中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赋能中部崛起、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本次论坛旨在汇聚智慧,共同探讨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在中部地区崛起背景下的责任担当与发展路径。他强调,中部地区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必须挺膺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

张大卫作报告

欧晓理作报告

葛道凯作报告
专家报告环节,张大卫从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挑战、智能经济与就业替代、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的教育和政府政策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欧晓理通过剖析中部崛起的战略需求,分析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将高校发展深度融入中部崛起的宏伟蓝图。葛道凯通过揭示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走向,聚焦“产教融合”的核心关键,为高校精准把握办学定位、系统谋划深化改革的路径,提供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指导。

储常连作报告

李成伟作报告

彭育园作报告
安徽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储常连以教育部安徽高等研究院为案例,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视角出发,阐释了高等教育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开辟支撑区域振兴发展的新赛道。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立足“双一流”高校的使命担当,系统阐述了郑州大学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扎根中原大地办学过程中的战略思考与实践路径。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介绍了在新型工业化战略背景下,学校围绕服务中部崛起与湖北现代产业集群需求,系统推进“六个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

王金胜作报告

葛刚作报告

周发明作报告

魏世忠作报告
长治医学院党委书记王金胜在报告中阐述了学校扎根三晋大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办学实践,介绍了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综合改革与内涵发展上的经验做法。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葛刚从重构培养体系、革新培养模式、重塑教学体系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系统性建设教育教学新生态的生动实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发明从现实状态、逻辑遵循、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状况与特征。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与“高水平开放办学”两大发展战略,分享了学校在构建高等教育新生态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教育厅的领导和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的领导;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五省高等教育学会的领导和部分高校的负责同志;河南省部分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和各高等学校分管教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科研、研究生教育的负责同志,教务处(部)、科研处、研究生处、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企合作处等负责同志;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和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各内设机构(中心)、分支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