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2-04-20浏览次数:1811


成果简介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蒋占峰、马福运、李东明、胡继冬、苏东阳、娄博华、陈晚晴、涂张强等完成的《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获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本成果坚持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研判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全面理解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新要求,分析研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调运行中诸如思想认识仍有偏差、顶层设计需要加强等问题,初步设计打破人员交流、教学联动、考核评价、综合保障之间壁垒的解决方法,有效构建顶层设计和教学一线实践有机结合、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交流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部门各学院分工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力争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成果主要内容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这一教学研究成果,围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构而展开,在问题界定、方法选择、推广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对应用高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所助益。

找准痛点、创新机制

虽然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但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张皮”“各自为战”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仍然较为突出。蒋占峰认为:“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大思政理念’,通过创新完善机制促进二者同向同行常态化长效化。”

 ——完善教师群体协同育人思想共识机制。通过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相关政策宣讲会、多学科集体备课会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师群体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正确认知和强烈共识。

 ——完善学校层面协同育人顶层设计机制。河南师范大学多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推进会、研讨会等一系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出台《思想政治工作“双提”计划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被评为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副校长李学志参加全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暨2020年度本科教学工作推进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完善课堂教学协同育人资源整合机制。鼓励各学科教师广泛拓展内生思政资源,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抓取符合课程特点与逻辑要求的合理性思政资源为我所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评审暨推进会,在学院层面全员参与基础上,有六十多个教师相关的教学案例在学校交流,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共进。

 ——完善学校内部协同育人综合保障机制。一方面从组织、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给予充分保障。2021年河南师范大学共评选出7门样板课程、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另一方面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全校师生把协同育人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成果丰硕、力求实效

在理论研究方面,先后发表了18篇高质量相关论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及扩展版 14篇,核心3篇;主持课题1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重大1项,有4项课题获奖;出版了论著2本,校内教材1本。在教学成果方面,“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获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获批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以课题组为主体建设河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在实践检验期内,先后获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9次奖励,荣获“教育部名师工作室”“中原文化名家”等个人荣誉20余次。

在实践运用方面,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主要运用高校,同时与省内外院校不断交流合作,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切实推动了以上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建设成效。本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积极评价和认可。课题组邀请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莅临考察,邀请著名学者王树荫、刘同舫、刘建军等莅临指导。课题组与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工学院、新乡医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合作。研究成果注重协同育人机制的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对应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学科和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训和课程思政建设等均有所帮助,得到了上述学校师生的积极好评。

虚实结合、创新发展

本成果坚持问题导向,锚定目标任务,从思想、制度、理论、实践、人才、品牌等方面精准发力,破解难题,孜孜创新。

 ——思想发力与制度创新并重。概括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凝聚了重视协同育人的思想共识。召开多次课程思政工作推进会、承办多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举办各类课程思政实践活动,使各教学单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统一方向,深化了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知。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推动协同育人制度建设,促进了校级指导性政策文件的出台落地,联合省内成果运用高校组织政策研判会、教学工作指导会10余次,为协同育人提供了科学的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本成果梳理了我国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发展历程,从指导思想、基本规律、原则要求三个方面界定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的基本遵循。在此期间课题组成员孵化立项了诸如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依托理论研究成果,设计“四个一”践行体系,即举办一项标志性课程思政教学赛事、打造一组有影响力的优秀课程思政品牌、组建一批学科性课程思政优秀团队、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经典案例,打造河南师大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人才领航与品牌效应集聚。打造培育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和实践的带头人及其优秀团队。成果产出期间,课题主持人蒋占峰担任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主任、河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组长等职务;课题组成员马福运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中原文化名家,担任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主任委员等重要职务。凭借人才领航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诸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涌现出众多优秀的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教师,形成了“头雁效应”“品牌效应”。

总结经验、面向未来

本成果虽初见明显成效,但并不意味着相关研究和探索的结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永远在路上!下一阶段,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展开广泛调研,走访相关课程思政研究专家、教授、一线名师等,搜集更为翔实可靠的资料与省内外成功经验,在立足现有成果的研究基础上,注重协同育人机制的典型性、科学性、应用性研究,以使本成果在更大范围、更优效应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成果介绍网址

https://www.htu.edu.cn/teaching/2022/0111/c10081a233465/page.htm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