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面向融媒体领域的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唐多毅 车战斌 常智明 郭丽 韩玉民 张浩 穆云超
高亮 缑西梅 王超玉
成果完成单位:中原工学院、 河南广播电视台、
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
聚焦国家IT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研究、探索新工科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模式、鲲鹏技术人才与融媒体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发融媒体大数据关键技术。成果应用效果显著。
创构特色化鲲鹏生态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了特色化新工科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项目。
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软件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取得融媒体关键技术成果多项,完成河南广电SaaS平台一期、智能互动中心等建设,获专利两项、软著八项,发表论文多篇。入选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项。
成果介绍网址
成果介绍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1)针对互联网时代河南融媒体产业发展新需求,解决融媒体应用开发人才紧缺的问题。发挥学校特色人才培养优势,探索、构建鲲鹏计算与智慧媒体融合人才交叉培养模式,推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新闻传播学科的多层次交叉融合。
(2)面向国家IT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战略,创建一个将国家重点自主可控技术鲲鹏生态技术与软件工程专业相结合的新工科本科专业(方向),解决华为鲲鹏生态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3)研究、实践新工科背景下,融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与企业共建基于新技术应用的产学研协同研发中心,探索更具特色和可行性的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模式,解决深度融合产业与高校特色协同育人问题。
(4)研究并实践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将河南广电发展中智慧融媒与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相结合的问题,最终有效提升媒体生产智能化水平、内容质量与受众规模。
(5)研究在软件工程专业基础上如何将鲲鹏生态技术与融媒体相融合,并探索在省内外传媒产业进行推广应用的途径。
二、建设思路及主要举措
(一)建设思路
面向新时代融媒体产业需求,利用河南省广播电视台媒体产业优势、中原工学院人才培养主体优势、鲲鹏计算产业创新技术优势,基于现有合作基础与成果,深化合作,探索面向融媒体领域的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为河南及全国培养高素质融媒体人才;依托“中原融媒体技术研究中心”、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开展融媒体及鲲鹏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在河南媒体产业推广示范;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融媒体人才协同育人机制。
图1建设路线
(二)主要举措
(1)稳步开展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新型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扎实落实《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河南广播电视台、华为鲲鹏计算生态的产业资源,结合中原工学院软件人才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优势,探索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融媒体产业培养新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
(2)加速提升“中原融媒体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与业务能力,形成自主产权核心技术与产品链。
(3)构建软件工程鲲鹏生态、融媒体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基于鲲鹏技术的软件工程融媒体人才交叉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师资团队。
(4)推动软件工程专业与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融媒体方向软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
(5)组织河南融媒体发展技术论坛,做响“广电杯”融媒体大赛,助力融媒体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三、主要成果及成效
立足新工科建设,以鲲鹏产业学院为主体,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融媒体关键技术研究、鲲鹏技术人才培养等,取得显著成效。
(一)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项目
项目2020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E-GXHPY20200419)。
(二)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作为生源主体的软件工程专业入选2020年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主体软件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三)形成鲲鹏产业学院机制,稳步推进建设
鲲鹏产业学院由中原工学院与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河南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建,成立了“中原工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并制定了鲲鹏产业学院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稳步开展学院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图3鲲鹏产业学院组织结构
(四)形成了基于鲲鹏技术专业方向与鲲鹏计算人才培养模式
以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鲲鹏人才培养承载主体,增设鲲鹏计算课程模块,定向培养面向鲲鹏计算产业的开发类人才。
《基于鲲鹏生态的融媒体产业学院建设》入选2020年度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图4鲲鹏计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五)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校企深度合作,开展面向鲲鹏计算产业的技术开发类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平台,主要成果如图5。
图5 “产学研”协同育人主要成效
(六)鲲鹏计算课程群基本建成,教材建设立项
鲲鹏计算课程群建设基本建成,《基于 HarmonyOS 的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与教材建设项目获2020年度第一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七)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
形成完善的教师聘用和管理机制,“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从鲲鹏生态企业引进优秀工程师,建设“双师双能”教学团队。已有十多名教师取得了鲲鹏技术认证。
(八)做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中原融媒体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河南广电SaaS平台一期建设、数据中心等项目大部分由学生参与完成,仅2021年获国家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71项,包括ACM 亚洲区铜奖等。
(九)多项科研成果得到应用
共同开展面向鲲鹏计算产业的智慧融媒体关键技术研究等,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图6 科研平台
完成河南广电SaaS平台一期、河南广电数据中心及多源融合智能互动中心平台建设,近两年完成横向科研经费100余万元。
专利两项、软件著作权八项、论文多篇。
2020年《新闻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获批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四、创新点及特色
立足于新工科建设,以鲲鹏产业学院为主体,面向融媒体领域,针对融媒体关键技术、对接鲲鹏产业技术链,围绕鲲鹏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将软件工程、鲲鹏生态、融媒体发展相结合,达到了“产、教、研、创”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有效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1)创建了一个将国家重点自主可控鲲鹏生态技术与软件工程专业相结合的新工科本科专业(方向)。
(2)构建了一个以合作共建融媒体技术中心为核心,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发大型软件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工科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3)面向地方融媒体产业需求,发挥学校特色人才培养优势,构建鲲鹏计算与智慧媒体融合人才交叉培养模式。
推动软件工程、数据科学、新闻传播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融媒体方向硕士培养,形成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扩大河南广播电视的影响力。
五、应用效果
中原工学院鲲鹏产业学院2021年接受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情况考核,获得特色骨干高校组第一名。2022年2月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特色化的鲲鹏生态人才、融媒体与软件工程交叉培养模式在河南多家高校得到推广。融媒体关键技术成果在河南广电应用效果显著。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