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双链融合、三话融通、五步融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实践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2-04-20浏览次数:1221


获奖项目简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侯丽羽、汪青松、孙彤、李伟涛、孙魏、江丽、赵文力、袁凌新完成的《双链融合、三话融通、五步融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实践》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以“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为基本遵循,以意义链和问题链相融合为思想方法,以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相融通为话语体系构建标准,以“巧入题”“快破题”“实解题”“妙点题”“紧扣题”相融汇为教学设计步骤,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有效互动模式。


教学互动,反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旨在引发师生之间双向沟通,让课堂更具吸引力,通过解疑释惑,让学生达到理论认同、情感激发和思想认同的目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确立了“双链融合、三话融通、五步融汇”的教学改革思路,并通过课堂教学、沉浸式思政课程实践平台、思政主题活动三个场域联动,实现理论认知、情感激发、思想认同全要素互动。

思想方法:融合“意义链”与“问题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的一大创新在于提出形成了 “意义链”和“问题链”相融合的思想方法,突破了以往成果以教育者为主的单一视角。“意义链”强调教师直面问题、赋予课堂意义的主导作用,“问题链”确立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建构以《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为抓手,体现“意义链”与“问题链”融合的思想方法。在“阅读悦享”读书活动、“马院有理”教学论坛、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集体备课活动中,通过以下任务达到“双链融合”的目的:第一,从教育者视角绘制“问题链”的形成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活动形成“问题链”,廓清学生问题的来源、类型及其逻辑关联。第二,从教育对象视角以互动内容(认知、情感、认同、行为)为线索,描绘学生对核心议题意义获得的完整链条。第三,打通各课程的“教材知识点”“学生关注点”和“教学结合点”,寻找师生之间认知连接点和情感共鸣点,实现“双链融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侯丽羽在该模式实践中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问题链和意义链提取模块,她认为,“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不仅对理论知识了如指掌,也要保持对社会生活和青年话题的敏锐性。”遵循这一原则,她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解疑释惑作为课程讲授的中心任务,激发学生层层递进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学生反响非常好。

话语体系:融通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

政治、学术、生活三话融通是问题链的话语呈现,指的是教师从学生视角提出问题,寻找意义,围绕课程核心议题,构建政治、学术与生活三种话语形态相融通的素材库。2018年,有关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生活话语三者关系的理论以《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三种基本形态》为题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

根据搜集到的学生问题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组围绕核心议题,沿着“分析—重构—转换”的线索,整合教学资源,建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相融通的层次分明的话语体系,主要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第一,深耕教学内容。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指委发布的专题指南,每门课整理35-50个重要知识点。第二,寻找话语偏差。通过对学生访谈和调查,从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三个层面揭示不同课程的话语特点、偏差。第三,重构教学模块。以章节或者专题为单位,根据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通俗化、生活话语形象化的转换思路,重构资源模块、内容模块、过程模块和测试模块,为每个知识点挖掘基本原理,赋予其政治意涵、提供学术支撑、寻找现实生活融通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的一大亮点是建立了课堂展示及反馈机制,为每一组学生挑选展示主题,包括青年文化现象、时政评论议题。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课堂展示、老师点评、小组互评等环节,最终收到课堂展示的详细意见,具体表现计入终评成绩。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课堂实效,一方面提供了检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场域,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积累的大量的素材和议题,充实并更新了话语文本库,这构成了教师观察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素材库。

教学设计:融汇“巧入题”“快破题”“实解题”“妙点题”“紧扣题”

五步融汇是“意义链”的课堂实现,是从教师视角回应学生问题、赋予课程意义,提供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思政课教师孙彤指出,“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你讲我听’‘你堵我疏的被动现状,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关键是找到高效连贯的教学设计路径。”团队成员以解疑释惑为中心任务,凝练出巧入题、快破题、实解题、妙点题和紧扣题的连贯路径,操作性强。

  “巧入题”“快破题”“实解题”“妙点题”“紧扣题”的教学设计步骤的落实,主要分为如下几步。第一,建立专题数据库。建立了以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视频为基础的专题数据库,以此为分析文本,通过访谈、数据分析,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困境及原因。第二,确定解疑释惑的基本步骤。根据问题类型,为每门课程所有专题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入题、破题、解题、点题和扣题五个步骤。第三,贯通教学步骤的逻辑关联。每一个步骤,都对原则、要点、类型,尤其是问题逻辑做出要求和详细说明。


由于教学设计步骤前后连贯、科学高效,在项目进行和检验期,团队成员成绩斐然,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人、河南省思政课教学比赛或奖励一等6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人才计划支持1人,河南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郑州航院教学名师2人,郑州航院师德标兵1

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模式实践的一大亮点是实现课堂、思政课程实践平台、主题互动的场域联动,达到理论认知、情感体验、思想认同全要素互动的目的。一是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互联网+思政课”的实践模式。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依托,引入30余个思政课程实践项目,计40余个学时。学生利用VR设备,体验思政情景,促生积极情感。二是按照“一课一品”的标准,开展红色家书朗读、红色电影参演、筑梦蓝天演讲比赛、课堂时政与文化评论,打造“课程+主题活动”的特色课堂,发挥朋辈讲述的榜样力量,加强思想认同。

成果展示网站:http://2021jxcgj02.zua.edu.cn/

联系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侯丽羽,15937127275.

以下三张照片的内容分别是:

1.团队成员张艳丽在思政课程实践平台指导学生

2.2020级学生在思政课程实践平台体验思政情景

3.成果主持人侯丽羽(第一排右5)和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