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体四式”卓越中学教师培养体系创新: 基于综合性大学的实践探索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2-04-13浏览次数:1069

成果展示网址:https://jykx.henu.edu.cn/ytss.htm


本成果属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的是“河南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是河南大学承担的教育部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中的典型代表,不仅在探路子、做模子上具有突出特色,而且取得了卓越的人才培养成效。

 一、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的核心内容是“一体四式”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即本硕一体;“四式”即德业双修、理实结合、多科交融、教研相长等四种实践方式(见下图)。

本硕一体:河南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项目采取“3+1+2”的分段形式(见下图),通过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打通本科和教育硕士的学制壁垒,提高大四学年的时间效率,实现本硕之间的科学过渡与衔接。

德业双修:本项目重视德业双修,基于卓越化的目标定位,搭建了养练结合的卓越教师成长体系(见下图)。

理实结合:本项目依托联盟化的资源平台,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见下图),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理实结合。

多科交融:本项目不仅面向校内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9大师范专业招生,而且,把招生专业扩大到了9个师范专业所在学院的非师范专业(见下表)。

教研相长:本项目借助精细化的培养过程,形成了“教研合一、教研相长”学习模式,以此促进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另外,围绕“一体四式”培养模式,本成果还产出了“新教材分析系列丛书”等教学研究成果、《“一体四式”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等十余篇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偶发事件处理与教育机智训练虚拟仿真实验”。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如何切实并高质量开展教师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一直在积极推进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本成果探索的纵连本硕、横跨10+学科、行政机构与项目团队共同管理等制度安排,为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二)具有师范教育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如何扩展教师教育资源

我国不少综合性大学都拥有师范教育根基,但在综合性发展定位下教师教育资源建设不同程度受到了排挤。本成果依托河南大学的师范教育传统,有效参与拓展了多类型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

(三)高质量取向下如何贯通本科师范专业和教育硕士的培养

我国教师教育长期存在着不同学段的断裂和脱节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成果研究制定的本硕一体化课程体系,突破了本科和硕士的阶段壁垒,形成了每个阶段课程的连贯性和相互支撑性。

(四)创新型教育人才培养中如何实现多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存在着学科壁垒,不利于大学科视野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新师范建设。本成果把教育学科和传统师范专业的优势整合起来,积极探索了多学科交融的有效路径。

(五)教师教育U-G-S联盟中如何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长期以来,在教师教育中普通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本成果建立的U-G-S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促进了多方主体的合作共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积极申报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项目促改革

2014年,教育部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河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立项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中唯一的一个非师范性大学,倍感责任重大,确立了以项目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发展战略。

(二)建立项目核心团队,实施行政和项目双重管理架构

本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基础上,确立了本硕一体的体系架构和实践方案,并实行行政机构和项目团队双重管理,以项目组为核心,在校内联动各专业学院,在校外联合基础教育战线,形成纵连本硕,横跨十多个学科的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三)加强理论与政策研究,保证项目运行的科学合理性

本项目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团队研讨、专家咨询等方法,针对培养对象、目标、主体等方向性问题以及质量管理等过程性问题进行研究,形成集体共识,为项目的科学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四)开展行动研究,始终保持项目的实验性创新性品格

在实施过程中,本项目优配培养资源,开启多学科招生计划,提出卓越课程要求,开展多样化活动,建立成长型班团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完善培养模式。

(五)凝练人才培养新模式,多渠道推广应用并持续完善

本成果凝练出的“一体四式”培养模式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接受《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媒体采访,在多所高校进行应用效果检验,在校内外多次发表演讲,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并持续完善。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抓住了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新机遇

河南大学是教育部立项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中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在当前教育部强力推进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政策背景下,本成果具有典型的案例价值。

(二)建立了综合性大学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机制

本成果是在综合性大学开拓性建构的一个由教育学专业统帅的,纵连本硕,横跨9个学科教学专业的,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体系,超越了原专业学院独立设置教师教育体系的惯例,实行了行政机构和项目团队双重管理机制。

(三)探索了综合性大学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模式

本成果的“一体四式”培养模式,在理论层面上澄清和解答了卓越中学教师培养的逻辑起点问题,形成了养练结合的卓越教师成长体系、“UGS”培育主体协同体系、“双导师制”立体运行体系、卓越教师校本化运行体系等系列理论成果。并且,营造了课上课下全景式育人氛围,创新了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破解了“碎片化”活动问题。

(四)拓展了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的新资源

本成果在形成和推广过程中,开发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师偶发事件处理与教育机智训练虚拟仿真实验”。并且,卓越班师生积极参与了针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家书院、中原名师流动站等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为全省教师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创新性贡献。

 五、成果的应用效果

(一)树立了品牌形象,极大改善了卓越教师班的招生状况

本成果以优异的培养效果在全校形成了显著的品牌优势,对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招录比从最初三届的不足“21”提高到了现在的高于“51”,录取学生在原专业的平均综合排名从最初的前40%跨越到了现在的前2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综合性大学优秀学生不愿意做教师的现状。

(二)优化了课程体系,显著提升了卓越班的教育实践能力

本成果促进了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在校期间,学生们是学校各类教学竞赛中的佼佼者。入职后,他们又以优异的工作表现证明了卓越品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提升了培养质量,充分彰显了卓越教师班的就业优势

本项目已招收七届、毕业四届学生。学生们在就业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签约优势,越来越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在本校其他教育硕士普遍还未签约时,卓越班已有80%的学生拿到了省市重点中学的签约。

另外,本成果进行了持续的推广应用,不仅在本校教师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在同类综合大学,以及同类卓越教师培养单位中进行了检验和应用,均取得了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