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地方农林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2-04-13浏览次数:282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地方农林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阵地。本项目聚焦地方农林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创新形成了“五育并举·五位一体·双线贯穿”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了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产出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研究背景与要解决的问题

地方农林高校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典型做法和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五育并举”育人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形成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研究思路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成果提出了“五育并举·五位一体·双线贯穿”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来破解难题。本成果所提的“五育并举”主要是针对理论研究,旨在理清“五育并举”内涵、外延及逻辑关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五位一体”是人才培养具体模式,是对理论研究的实践探索,旨在解决好育人途径问题;“双线贯穿”是针对地方农林高校,旨在解决特色不亮的问题。

三、实施举措与取得的成效

本成果从五育并举、五位一体、双线贯穿三个层面开展了研究与实践。

一是探究了“五育并举”理论体系,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对“五育并举”的内涵和外延作了阐释,明确提出“五育”的逻辑关系,发表理论研究文章30篇,其中CSSCI文章5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

二是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探明了实践路径和方法。本成果提出地方农林高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要素是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磨砺、队伍建设、治理体系五个要素,并对应构建了“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党建思政引领+品牌建设”:通过深化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建设、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打造“红色星期二”等26项思政教育品牌,提升师生立德树人意识。

 “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强教学体系顶层设计,获教学工程国家奖励19项,省级82项;设立“绍骙试验班”“傲农精英班”,分类培养拔尖创新与复合应用型人才;突出特色美育,构建课程、实践“双轨”教育体系;构建教学、表演、比赛“三位一体”“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将舞龙舞狮、传统武术等引入课堂彰显地方优势;形成“卓越园艺师”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耕读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劳育内涵。

 “实践磨砺提升+主题教育”:明确德育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实践、网络文明实践4个模块,开展大学生“品格、品行、品位”、“创·赢未来”计划、弘农爱国文化节、“融媒体+育人”试点单位创建等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受磨砺、长才干。

 “队伍建设筑基+以赛促建”:健全能力提升和评价激励制度体系,以教学技能大赛、教学展示大赛等带动教师发挥育人主力军作用,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130余项。

 “治理体系建设+汇聚力量”:跳出“人才培养”看大局,深化机构设置改革、绩效评价和开放合作,为人才培养汇聚力量。

三是彰显了地方农林高校特色,形成了“双线贯穿”特色理念。一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始终,在学科评估、专业评估、职称晋升等各个环节中明确立德树人的评价标准;二是将地方农林高校优势特色贯穿始终,通过开设“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打造“弘农爱国”文化工程等方式促进内涵和特色提升。

四、成果创新点与推广应用情况

1.本成果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一是理论创新方面:提出“五育并举+融合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五要素”等理念,丰富了相关理论体系的内涵,推进了理论研究的体系化。

二是实践创新方面:提出并构建了“五育并举·五位一体·双线贯穿”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了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践,推出了河南省新农科建设创新联盟、分类精准培养人才等100余项改革措施,是一套科学、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全国地方农林高校具有较强的借鉴、引领作用。省教改项目鉴定评价专家说:“项目开展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五育并举·五位一体·双线贯穿’的培养体系,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在多个高校落地推广应用。”

三是特色创新方面:打造了“绍骙实验班”培养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二十四节气”弘农爱国文化节、“知行本草”耕读教育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实践品牌,彰显了地方农林高校的优势与特色。

2.本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先进典型突出。近年来培养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27人次,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地方农林高校的前列。

二是成才导向鲜明。毕业生到基层、到乡村振兴一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蔚然成风。20192021年,大学生考研率由31.7%上升至39.2%;参军入伍学生分别为99人、127人、100人;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学生数量分别为27人、45人、29人;考取“特岗教师”学生数量分别为123人、164人、106人;考取选调生的学生数量分别为20人、22人、39人,到县以下单位就业、农业企业和基层创业的学生数量持续上升。

三是社会评价高。毕业生质量、创业竞争力进步显著,本科毕业生质量由2019年全国第131为跃升为2021年全国第99位;学生培养质量由入校时的D+飞跃为毕业时的B+。学生创业竞争力由2018年全国第253位,全省第8位,跃居2021年全国第88位,河南高校第2位。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现任的省长王凯等领导对本成果产出的人才培养成效给予高度赞誉。

3.本项目实施以来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一是受到兄弟高校认可,在全国5个省份9所高校得到推广应用,吸引36所高校来校考察交流。

二是受到上级组织的认可,应邀在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会议等平台作经验交流16次。

三是受到社会各届的认可,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项目成果的报道超过100篇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