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牛全保、李志兰、马勇、张亚佩、王凯、田启涛、王建军完成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贯彻实施与提升研究》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成果围绕“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专业教育使命,将专业建设与时代精神融合、与行业企业发展融合、与新型信息技术融合,结合地方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与条件,以优质实践基地和高端学术会议为抓手,以课程思政建设品牌化、课程体系交叉融合化、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化、教研一体团队化、本科生导师制度化等工作机制为重点,从7个方面解构了具有推广示范效应的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内容与先进经验。为全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卓越样本,也贡献了地方高校的一份力量。
成果介绍网址:http://jxcg.huel.edu.cn/
成果内容:
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关键在于构建与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相符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自2007年教育部启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此为契机,立足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思考和探索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与提升新机制。
围绕“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专业教育使命,我校将专业建设与时代精神融合、与行业企业发展融合、与新型信息技术融合,紧扣“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构建与提升”的研究主题,结合地方性大学的办学定位、资源禀赋状况和办学条件,着力打造“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这也是当前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任务。
经过十多年的笃行不怠,有效解决了以下3个教学问题:①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何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度,构建特色鲜明、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②如何从课程思政、科技赋能视角,基于时代精神对专业课程改造升级、开启专业跨学科融合建设新模式;③地方高校如何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培养优质人才,产、学、研如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方面实现深层次共建。
一、立足于教改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建立教学质量标准的持续改进机制
我校多年来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学质量工程,持续组织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校长教学质量奖、各类说课比赛等系列教学评比活动,加强研究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从教学培养目标、培养规模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发展等7个方面发掘关键教学质量点,并基于课程思政和数智赋能,实现专业点在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模式、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的升级改造。另外,非常重视将最新教改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质量点建设之中,最终形成动态优化、持续改进的工商管理类教学质量标准构建机制,在推动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与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规范建设与完善的同时,对于其他地方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也具有启发价值。
图1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二、以优质实践基地和高端学术会议为依托,打造学术和实践两个平台
突出优质企业实践基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在真实商业环境中来培养和训练人才。遴选具有“隐形冠军”或“独角兽”的优质企业为实践基地,不断凝练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协同育人新机制,力主在真实商业环境中去培养和训练契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型人才,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和积极性。所遴选的优质实践基地深度参与专业点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成立“豫商文化与河南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以本地优质实践基地为研究对象,带领学生深入调研,分析中原企业的创新性实践与发展,并将研究成果集结为“新时代河南企业创新发展系列丛书”。这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和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推广示范效应。
图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信实习基地”揭牌仪式(2017)
搭建“中原营销国际学术论坛”(国家级,举办5届)“商道论坛”(举办21期)“财智大讲堂”(举办16届)等平台,承办“中国工商管理年度高端论坛(2020)”“全国商务管理年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整合优秀学术和教育资源,助力教研高质量发展,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机会,为本地企业实践发展整合宝贵专家资源和提供智力支持,为专业建设增添高质量发展引擎。
图3 第三届中原营销国际学术论坛(2019)
三、基于课程思政赋能和数智赋能,促进专业课程改造升级和跨学科融合发展
寓主流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人才培养提供思想指引与价值选择。①充分挖掘专业点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打造课程思政品牌,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三个层次的同心圆式思政育人资源体系;②系统设计“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课程及活动方案,避免课程思政的“盲区”和“重区”;③重视打造课程思政品牌,以教学改革项目为抓手,推动专业点课程思政培养内容体系的完善,促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切实提升。
注重与理科交叉融合发展,基于数智技术赋能来更新、优化、改造、提升专业课程体系。①结合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统计与大数据学院合作,将大数据基础、Python程序设计、Excel数据高级应用等课程纳入到专业点培养课程体系中;②新增与“互联网+”和“数据+”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从课程大纲、教材编写、教案设计和教学设计等环节入手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更新和改造;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承担完成教育部工商管理类教指委《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金课建设研究(2020-2021),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成果。
四、构建“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课赛创一体化”教学范式
打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毕业实习、集中课程实训、随堂分散实训、课外专业社会实践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体现了“以生为本、市场为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是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图4 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启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课-赛-创”教学新范式。该范式基于课程学习的出发点,通过课程竞赛手段实现创新创业的目标。它启动了知识传递→综合应用→拓展创造的教学过程,把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有效融为一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共同体。
图5 第十七届广告设计大赛
十多年的笃行不怠,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工商管理、会计学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等专业荣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获得工商管理类一流专业绝对数和相对数在地方高校名列前茅;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成效显著,近3年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和挑战杯等荣誉奖励27项,学生就业率、自主创业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5.9%、1%、9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3%;本成果得到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肯定,认为“对我国高校开设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建设具有启发作用”,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作为三个优秀成果之一召开会议向全国高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