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创建微课程教学资源库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发布者: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22-04-13浏览次数:503



成果简介:

针对高等医学教育学业年限长、教学内容多、医学知识理解掌握难、教学环境特殊等问题,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互联网+”等,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碎片化、系统化、目标化”医学微课程群,建成具有我校知识产权的400余门微课程约3.5万个微课,同步在线上教学平台运行,创建以微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库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运用高效的教学新模式,本科教学实现四大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培养模式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的评价形式转变、以线下教学为主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形成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新雏形,本科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成果网址https://www.xxmu.edu.cn/jxzljk/index/jxcg.htm

成果主要内容:

针对高等医学教育学业年限长、教学内容多、医学知识理解掌握难、教学环境特殊(如尸体解剖、动物实验、临床教学等)等问题,紧扣教改根本任务,将医学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泛在、移动等方式,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碎片化、系统化、目标化”医学微课程群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创建基于微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出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系列文件,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制作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对教师开展微课、MOOCs、翻转课堂教学培训,启动微课程建设工作。通过顶层设计,政策激励,加大投入,分期立项,定期结项,年度评奖等措施建成碎片化、系统化、目标化的微课程。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将通过评审验收的微课程上线运行,构建医学微课程和翻转课堂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学校教师和教室等教学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课堂理论学时压缩50%变大班教学为中班教学、中班教学为小班教学,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建成具有我校知识产权的400余门微课程3.54万个微课为主的医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我校和省内外多所医学院校推广线上教学,特别是疫情防控期线上教学的正常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系统解决“三个突出问题”,实现医学教育“四大教学转变”和“五个目标提升”。

1.有效解决信息化时代医学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建成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医学类“微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医学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2016年启动微课程建设以来,陆续投入400余万元。2021年建成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医学类“微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总时长达5900小时。有力推动本科教学从“学习革命”“质量革命”纵深发展。

图片1

1 基于微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落后的问题,构建基于“微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配套全新综合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创新“知识传递”途径,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了数字教学、泛在学习和移动学习,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知识内化”程度,最终实现学生“知识固化”

3.有效解决转化式学习的问题,实现医学教育“四大教学转变”“五个目标提升”。优化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理论课讲授学时最大可压缩50%,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大幅增加,全面推进我校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现代化水平,推进形成性评价的开展,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以线下教学为主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四大教学转变”,达到培养人才质量“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五个目标提升”

ede99bc3bf51852898140b53d26b4e6


2 实现四大教学转变、五个目标提升

二、成果的三大举措,三个创新点

举措一,顶层设计,政策激励

按照《新乡医学院关于开展微课和微课程库建设的通知》《新乡医学院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投入300余万元资助立项建设220门微课程,积极鼓励教师自主制作和引进开发相结合建设微课。

分期立项,定期结项,年度评奖。严格评审标准。2017-2021年邀请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专家60余人次,开展10期课程验收,确保微课和微课程建设质量。验收合格的微课和微课程按照300/微课给予教师奖励,在年度学校教学奖励时评选优秀微课程建设团队和优秀微课奖。

举措二,积极推进,建库运行

投入100万元引进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数字教学、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实现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质量和水平。7年来,参与学习80.9万人次,利用学校平台上资源库351例,参与讨论交流互动176.8万人次,回答问题及信息反馈413万条。

举措三,改革模式,革命课堂

构建基于微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学生随时、随地、以多种学习形式提前完成基本知识的学习,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学组织单元变小,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近4年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73.20%,提升团队合作精神81.26%,学生总体满意度比传统课堂教学高28.61%

创新一,建成国内成规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开展MOOCs和翻转课堂奠定基础。录制微课3.5万个,建成微课程400余门,占全校总课程30%以上,是目前医学院校建成的最大规模的微课程资源库,促进MOOCs和翻转课堂在高等医学教育的开展。

创新二,构建基于微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翻转课堂新模式,实现了课堂革命。整合视频、音频、图片、PPT、试题等学习资源,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课前学生通过移动设备线上预习,完成相关任务点。课堂学时压缩50%,缩小授课班额,大幅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后进行学习的巩固、知识的固化以及知识的延伸,实现课堂革命。

图片1

IMG_256

3 基于“微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创新三,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适应新医科发展需要。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课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混合式”学习,通过大数据以及资源库内大量的医学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泛在学习,课堂上学生高效学习交流和观点碰撞,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固化,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理论成果的系统固化和实践成果的推广应用

1.理论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CSSCI3篇,中文核心4篇,其中,微课相关论文31篇、翻转课堂19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1篇、PBLCBL11篇、信息化、大数据5篇。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医学免疫学》,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河南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3门。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42项,编写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4本。

2.教学实践

微课程教学资源库在疫情期间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疫情期间1392名教师和12457名学生在线教学共计2.26万学时;,其中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程授课占48.37%,教学质量评价显示,本成果倡导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使用人数和满意度均最高,使用人数超出其它平台33.49%以上,学生满意度高于其它平台23.03%以上。

3.赛事提升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法医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1项,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1项。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7项。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多次荣获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并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鼓励奖3项。

2017年以来,以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学校教学信息化、数字化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021年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

4.社会影响

1成果在省内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和省外重庆医科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13所高校中实践应用;省内外200余所高校参与在线学习,7年来,受益教师3850人,受益学生4.9万人。

2)成果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在线等3家国家级新闻媒体和河南日报、河南省教育厅网站等9家省级媒体、平台报道31次。

3)成果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929日,举办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观摩会,38所高校教务处处长齐聚新乡医学院。


返回原图
/